农村政策及农村产权知识 系列讲座 第二十八讲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知识
第二十八讲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知识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的词汇。 2023年9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说,“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3年9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十四五”蓝图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都是其中要义。2023年以来,包括此次在黑龙江考察和开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讲话,频率很高,内容很多,分量很重。这次在东北提出“新质生产力”,既是因为新时代以来他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一招,也并非只针对黑龙江、东北。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 =(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优化组合 。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这包括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2.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要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为主线,以利益联结为纽带,打造协同创新载体,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3.深化农村改革:要深化农村改革,打破制约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形式,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
4.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防治农业污染,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等。
5.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技能。
总的来说,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综合施策。